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都市言情>剑雨临州> 第一百六十七章 汉家宫阙动高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六十七章 汉家宫阙动高秋(1 / 3)

“磨坊是什么地方?推磨的?”鸢儿一头雾水。  “明哲没跟你说过?”小穹愕然。  鸢儿摇摇头,“哥哥从未提过,不过自打来到京城,哥哥三天两头玩失踪,鸢儿到处都找遍了,就是找不到他,想来他应该是跟凌云哥哥去秣房了!”  小穹有些出乎意料,鸢儿的脾气,未免也太好了,换作她,凌云要是敢跟她玩失踪,她非得把相府掀了!管他什么理由,敢把她一个人留在相府,就算有爹娘撑腰,她也非得怄气不可!  “鸢儿,你不生气吗?”  “有点生气,但他是我哥哥!鸢儿不会跟哥哥闹脾气。”  “哪怕他把你丢在相府,你也不生气?”  “小穹姐姐,你还没回答鸢儿的问题,磨坊是什么地方?”  鸢儿岔开话题,她嘴上说着不生气,心里还是有点失望。从小到大,明哲从未瞒过她什么,即便有小秘密,也被她看得一干二净。明哲是什么样的人,她再清楚不过。她相信明哲不是有意瞒着自己,而是希望她不要掺和,有些事知道的越少,对自己越安全。  明哲的苦心,她岂会不知?只是她更希望明哲坦诚相待,她不需要明哲挡在身前,只需要他守在自己身边,不离不弃,仅此一点,她便知足。  这些年,明哲为她遮风挡雨,不论有什么事都自己扛着。哥哥已经够辛苦了,她不想看到哥哥因她而劳累,她也想保护哥哥,而不是成为哥哥的累赘。  秣房的事,小穹本不该多言,但话已经说到这份上,她也不好意思回绝。何况她方才答应鸢儿,把这些折子批完,便告诉她明哲他们去哪儿了。鸢儿叫她一声姐姐,她又怎忍心瞒着不说,既然已经选择抗下所有,也不差这一件事了,索性一并说出。  “秣房可不是磨坊,而是一个机构,集情报、暗探、刺杀、监察、编纂于一体,受命于相府的暗线组织。”  小穹娓娓道来,鸢儿听得津津有味,字里行间,渐渐了解了秣房的大致情况。  保朝堂之无虞,万民之无忧,江山之百年矣!这是秣房的初衷,也是秣房的宗旨,秣房一切行动,皆围绕于此,莫敢违背!  统筹大局,治理家国,上至京都,下至州府,凡大宋境内,皆有秣房之痕迹。秣房辉煌之时,甚至可以与计省二府平起平坐,但秣房不属于朝廷机构,仅隶属于相府,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,有人说秣房不受朝廷管控,如未桎梏之猛虎,严重威胁皇权的威严;有人说秣房独立朝堂外,朝中之人不可涉及,严惩贪官污吏,维护朝堂秩序,此有奇效;有人说秣房非朝廷机构,却与计省二府平齐,枢密院和政事堂的官员皆不服气。关于秣房的言论,众说纷纭,一直以来,没句准话,皇上对此事也是犹豫不决。秣房便如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,铲除朝中的一些贪官污吏,维护廉政清明,此有奇效;用差了,秣房一旦失控,朝堂之内无人可制止,相权和皇权失衡,威胁统治,此有弊端!思来想去,取舍两难。  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,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(选自元曲作家张养浩之作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)  “汴河之水,源源不断,横贯京城,流向他方,一眼望去,不见尽头。朝堂亦如此。若放任不暇,自顾京城一地,目光短浅,结局无非藩王割据,龙困浅滩,那时战争再起,百姓苦不堪言,江山岌岌可危!唯有将自身势力遍布各路州府,统筹大局,州府方不敢造次,乱臣贼子亦不敢为寇,此可保朝堂之无虞,万民之无忧,江山之百年矣!”  监察台依官职大小进行划分,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,虽然监察的地方不同,但职责都是一样的——监察百官。  情报部笼络天下情报网,各路州府中,皆有情报部的暗线,上至官府,下至坊间,是天下公认的第一情报机构,即便是隶属朝廷的密侦司也不可与之匹敌。有了这些情报,即便足不出户,天下之事也尽收眼底,了如指掌。所以这些年来,即便爹爹没有离开过京城,依旧知晓天下大事,掌握朝堂的话语权,便是情报部的功劳。谍网庞大,稍有不慎,便会走漏风声,引来杀身之祸。相府便是情报部的最高机构,也是情报部的唯一掌权者,任何一个部门必须听从相府调遣、受其支配。相府之下便是四京的情报部:东京开封府即汴京、西京河南府即洛阳、南京应天府即商丘、BJ大名府即魏州,四京情报部由相府直接管辖,下设三十六部、七十二院,收集各州府的情报,加以编撰整理,再呈交给相府,故情报部亦被称作编撰部,兼任管理卷宗文书一职。  情报部称得上秣房的核心,监察台和刺杀课的情报皆来源于情报部。有了这些情报,监察台便有了那些贪官污吏的把柄,铲除朝堂之祸端,轻而易举。刺杀课执行暗杀任务,情报是必不可缺的,有些了这些情报,办起事来也就容易多了。除了情报,那些卷宗文书,也是重中之重,上面记载了秣房的秘密,也就是秣房之人生平事迹,这是唯一能证明他们身份的证据,一旦遇难,他们的卷宗便会封存,无人知晓他们的生平,连名字也不会留下,这是为他们的家人着想。  秣房牵连的人很多,得罪的人也不少,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。不论皇亲贵族,还是朝堂大臣,对秣房都恨之入骨。在江湖上,秣房得罪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,听雨阁也常常挤兑秣房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