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游戏竞技>风流大宋> 第170章 明月几时有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0章 明月几时有(2 / 4)

只有等到之后,话题开始慢慢聊到了古董字画之时,她才毫不客气地把今天看过的几家店及它们店里的东西都损了个遍,直言这个潘楼街上的东西实在是言过于名、名大于实。

赵佶初听有点不服气,就让高俅把他今天在其它店里挑出的好东西让李清照看看。

东西拿了过来,一件件地摊放在桌上后,李清照便非常仔细地认真看了起,很难得地,在看的过程中非常地缓慢。

在连续肯定了几件真货之后,她还是毫不客气地从中指出了两件伪造水平非常不错的东西:

“难得做得这么逼真,伪造者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,你看这里,还有这里。”虽然口头上在赞美与肯定对方的手法,但是同时也算是非常自得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——伪造得如此精细,依旧还是没有逃得脱自己的眼光。

在李清照细细地讲解与明确指点下,赵佶才注意到了这些破绽的存在。

这下之后,赵佶才彻底服气了,并心悦诚服地说道:“改日还得要向李小娘子多多请教。”

这时,潘楼的管事很小心的前来敲门,说是抱月楼的头牌李湘月求见。

李湘月?秦刚再一瞧李清照那副“果然如此”的神情,立刻就想起了去年青城码头送别的那件事,这李湘月居然现在已经成为头牌了吗?

不过今天是否同意,这还是得要看赵佶的态度。

赵佶倒是微微一笑道:“湘月姑娘今天倒是在潘楼啊,请她过来一坐吧!”

一会儿,李湘月抱着一架古琴进来给几人见礼,先是见过“宣少爷”——看来这京城勾栏都也清楚熟悉他了,然后再见过了秦小官人,之后再给余下几人行礼。

“奴奴去年自受了秦小官人所赠的《送别》一曲,也算是在京城唱出了一点小小的名气,今日听说宣少爷请了秦小官人在此,便冒昧前来打扰。实是奴奴心中欢喜,想过来给几位唱唱小曲,以助酒兴。”

“湘月姑娘这一提,我倒是想起徐之所作的《送别》一曲,果然是意境深远、婉转深情、动人心弦,不输尊师之风采啊!”赵佶也是兴致勃勃地说道。

李湘月抿嘴一笑,脆生生地说道:“今日难得宣少爷有空,奴奴就给几位演奏一首《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》来助助兴。”

这李湘月也是个人精,知道这次对象有秦刚,也有对苏轼颇有好感的宣少爷。这苏轼之人虽然已经被贬去了岒南,但他的作品却依旧传唱于京城的各处,依然在民间拥有着极多的拥趸。

在得到了在座各人的首肯后,李湘月坐了下来,调试了几下琴弦,手指一抖,幽扬动听的琴弦中,便流淌出宋时的“水调歌头”曲调。

这宋词的每一个词牌,都有着它固定的的曲调,所以时人会将作词也称为填词,意为将合适的词句填入固定的曲调,以便于可以在作好词后直接拿去演唱。

一曲“但愿人长久、千里共婵娟”唱罢,古琴叮咚数声,奏出的余响环绕,众人皆感意犹未尽。秦刚看到赵佶也很有兴致,于是便对李湘月说:“那日只是听了琴音,今日再听李大家的歌喉,果然是京中一绝,这头牌乃是实至名归。不过,这首《明月几时有》,使用的只是寻常的‘水调歌头’曲调,此曲与苏大学士的词风相衬,总是感觉缺少了那么一点韵味,我这里倒是有一种新的曲调唱法,你可想学学?”

不消说是李湘月的眼前一亮,就是李清照与赵佶,此时也都是多了几分期待。

李湘月已经唤过跟班,备好纸笔以准备记谱。

秦刚还是用他能把握得住的中低部声音开头,唱的自然是后世梁弘志谱曲、先后由邓丽君与王菲两代天后级歌手演绎的那个经典曲调:

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;不知天上宫阙,今昔是何年?”

李湘月的呼吸顿时一紧,手中动作却是不停,唰唰唰地按照她所辨识出来的音调将这样的旋律用记谱法记下。

“我欲乘风归去,唯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”

这样的曲调宛转动人,足以将这样的词意逐一延展开来。当然,更由于秦刚低沉的声调,有着别样的风味。

“转朱阁、低绮户、照无眠,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

曲调由此开始,渐渐高亢婉转,令人如痴如醉。

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伤离何,此事古难全。”

这里的曲调虽然与上阙似有重复,但又似乎有变化,一咏一叹之间道出了那种看尽人世真理的真实情愫。

“但愿人长久、千里共婵娟!”

秦刚此时唱完最后两句,悠扬绵回的曲调,意境幽远,回味无穷,这又岂是过去的那种普通水调歌头曲调所能比拟,它又哪能如此妥帖的诠释出苏轼这首词的风格意境?!

李湘月在全程的激动与兴奋之中,但饶是如此,也是右手记谱不停,左手已在古琴上尝试定音、琢磨指法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