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美人花期(1 / 2)

三月初的夜港,气温在15度上下浮动,谢归晏时隔三年再次踏入夜港,一切仍是熟悉的感觉,将行李安置在酒店后,他拦下计程车去了学校。

和导师黄铨生约定见面的时间是在日暮以后,走到办公室时,谢归晏见黄铨生在跟身旁的中年男子谈笑风生。

谢归晏轻轻叩响半敞开的门,黄铨生和那名中年男子皆停下了交流。

他们默契地往回看,见到是谢归晏,黄铨生热情招呼道:“归晏啊,快坐过来吧,这毕了业后都太久没见了。”

旋即,黄铨生又冲身旁的人介绍道,语气颇为自豪:“这就是我前面跟你提的,我之前的得意门生,谢归晏。”

“归晏,这位是光华媒体的经理叶承恪先生。”黄铨生主动为谢归晏引荐,着重介绍说:“想当年,我这位老朋友可是活跃在一线喔。”

谢归晏来夜港前特意说明了来意,想做一份研究世纪初港媒的报告,需要一批数据资料,恰好故友回港来拜访自己,黄铨生心想叶承恪说不定能帮上点什么忙。

叶承恪自谦地摆摆手:“好汉不提当年勇。”

威廉给谢归晏的那份名单上,光华媒体是顺位第一,而叶承恪当年活跃在一线,那么他又是否参与过孟昭坠海的事件。

-

纸媒转衰,名单上的部分媒体早已停业,光华是为数不多经营到现在的。

晚餐后,叶承恪联系光华的员工,拿到了旧报存档的资料室,领着谢归晏往里走,已过下班的时间,楼道内外寂然,偶尔有安保在巡视。

“世纪初的旧报都在这边,只不过之前发生过一场大火,烧毁了一部分,你看看有没有需要的,可以拍下来但不能带走。”

叶承恪站定在最里边的木架旁,木架上挂着两块牌子:1990-2000,2001-2010,对应上下两层。

谢归晏道了声谢谢,他的目光移向木架上堆叠的旧报纸,它们表面覆膜,大抵是防止受潮,他随手一抽,头版恰好是1990年港姐票选。

他看着版面上那位和杭昭有五六分相似的女人,难掩意外之色。

一旁的叶承恪见谢归晏走了神,他好奇地凑过来一看,揶揄道:“你也觉得她好看吧。”

“这篇报道还是我写的。”似回忆被勾起,叶承恪的脑海中浮现了第一次见孟昭的场景:“上世纪港圈最不缺的就是美人,各有各的美,独独这孟昭反差最大。”

“别看她面上文弱,实际性子烈得很。”

“我当时采访她的时候,就有个富商过来拽她,宁可得罪了也不愿意陪笑。”

港娱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,叶承恪还是初出茅庐的娱记,在心里佩服孟昭的同时也默默地为她捏一把汗,果不其然,没出几个月她就销声匿迹了。

叶承恪回忆到最后,痛惜一声:“再次听到她消息就是坠海那一次了,只能说啊,贵人不点头,夜港无晴空。”

谢归晏将叶承恪的话默默记在心里,回到酒店后,他仍细细察看着拍下来的部分。

坠海后续的报道依旧找不到,而与孟昭有关的报道集中在1988到1990,从18岁出道再到20岁港姐获选,最后到销声匿迹,直至死亡也才38岁。

这样的美人花期却很短,不过两年时光,实在可惜。

谢归晏又翻看了几篇,转到2010年的某篇经济版面时,他捕捉到“幕声影业”。

该篇报道详细介绍了幕声的发家史,也描述了它是如何抢占曾经辉煌一时的孙氏娱乐产业,甚至像一种挑衅,在孙氏娱乐产业崩盘后,它买下来那栋办公大楼。

就算日后孙氏产业东山再起又怎样,有家不能回。

幕声影业盘踞在孙氏产业的废墟上,象征着那个时代已经易主。

谢归晏想,孙氏娱乐产业一定是突破口。

与此同时,杭昭正在为节目录制地点而困惑。

她瘫坐在沙发上,明面上是抱着果盘在看电视,实际上仍想不通节目录制地点的事情。

若和母亲坠海扯在一起过于牵强,而且推荐她参加这档节目的是明枷。

手机铃声响起,是威廉。

杭昭毫不犹豫地接通,威廉开门见山道:“出品公司的总部在海外,这一次选秀估计也是为选好苗子培养,定在夜港说不定是图个方便。”

“而且,我还查到这个公司就是林灼野当年解约的经纪公司,最近他又续签回老东家。”

海外偶像产业趋于成熟,通过选秀来培养偶像的行为不奇怪,林灼野本就是海外出道,此番和老东家再续前缘,说不定只是不满足现状,想重新打开海外音乐市场。

“那就是我多想了吧。”

可是地点在夜港,她一点也不想去。

一集电视剧到结尾,杭昭端起空了的果盘走向厨房,忽地门铃响起,杭昭通过智能猫眼看到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