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科幻灵异>回到史前当野人> 第246章 疏而不漏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6章 疏而不漏(1 / 3)

古书中有关桑麻起源的记载很多,《淮南王》中不乏此类传说:“伏羲化蚕桑为繐布”,神农氏“教民桑麻以为布帛”,“黄帝元妃西陵氏勤桑稼亲蚕始此”……

人类最早使用麻类天然纤维,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,不管发明者是伏羲、神农氏还是黄帝之妻,总之是某一位圣贤出世,人们才懂得处理丝麻,织成麻布和丝绸。

丝和麻是我国远古时期最重要的衣着原料,的兴起是很久以后的事情,其起源争论很大,有两种不同的意见:一种是我国不产,在宋末元初才引进的“引进说”;另一种是中国自古就产,产地由边疆逐渐移往内地的“自产说”。

无论哪种说法,华北地区都是不产的,这一带确实也没有发现草、木等锦葵科植物。

桑树倒是有不少,以桑叶为食的蚕在附近的山林里也数见不鲜,烤蚕蛹更是深受族人喜爱的一道美食。

在明清以前,华北地区都是最重要的丝产地之一,种桑养蚕的条件是齐备的,但蚕桑养殖与丝织品生产费工、费时、费事,丝绸本质上是一种奢侈品,遍身罗绮者,从来不是养蚕人。

以现在的生产力,还远远不到发展蚕桑业的时候。

除丝麻之外,豆科植物葛的藤蔓也可以用作衣被原料,葛布曾在南方流行一时,后来随着布的普及而被逐步取代,到了近现代基本已经绝迹。

也因此,张、林二人都不太了解葛料的处理和编织方法,与其时间琢磨,不如弃而不用,有麻料就够了。

那一小块麻布在族人间传递,众人抚摸着轻薄柔软的布料,爱不释手。

善于处理皮料的女人立刻意识到,比之兽皮,麻料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,非常适合制成衣物和被品,在春秋两季使用!

冷天可以穿兽皮大衣保暖,暖天可以披树叶戴草帽防晒,春天和秋天穿兽皮太热,披树叶又容易着凉,假使能穿上麻衣,肯定非常舒适!

尽管女人们很想把这些麻料制成合身的衣物,但纺出来的

吃穿住行,吃永远排

身为一名精通原始技术的手工达人,张天自然也懂一点渔网编织的技巧。

这些技巧很久不用了,原本有些生疏,但在河畔部落期间,看当地人编织渔网唤醒了他许多记忆,枭顺回来的那张渔网也可以用作借鉴。

要织一张好渔网并非易事,快则个把月,慢则需要两三个月。

常言道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在开工之前,先要制作一批工具。

“我知道我知道!”

听说要编织渔网,枭很激动,他可是专门向黄鳝请教过的,虽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。

他大声说:“我们要先制作梭子和尺板!”

张天笑着点点头。

梭子是织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,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织网的效率和质量。

尺板则是规范网眼大小的工具,相当于模具,只有用尺板才能织出规格一致的网眼。

以上两种工具均可用木头或竹子制作,竹子更佳,族里存量也多。

“你还记得怎么做吗?”张天问。

“记得!”枭使劲点头。

“那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。”

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自己身上,枭高兴极了,他十分享受人群的瞩目和关注。

梭子和尺板的制作相对简单,张天亲自教学的话肯定比枭的效率高,但他很乐意给枭一个锻炼和提升威信的机会。

“我们应该选取表面光滑、平整、薄一点的竹子,避开竹节部分……”

枭一边回忆着黄鳝的指导,一边用小刀将竹子裁成差不多手掌长、两根手指大的竹块,然后清理竹黄一侧,使其光滑平整。

他快速地将竹块的其中一端磨尖,在靠近梭尖处凿孔,凿出一个“n”形孔,另一端则磨成“u”形,便于绕线和打结。

修整毛刺,用树叶打磨光滑后,一枚竹制梭子便完成了。

张天露出满意的笑容。枭的动手能力相当强,黄鳝并没有手把手教他如何制作梭子,只是给他看了下成品,他便完美地复刻出来了。

尺板的制作更加简单,就是一块方形的板子而已,像一块小格尺。尺寸根据自身的需要定制,一般做成掌心大小就可以了。唯一值得注意的是,尺板的上下边应打磨得尽量平行,越是平行织出来的网眼越均匀。

工具齐备,接下来便是重头戏。

一张渔网的诞生一共要经历制作网纲、起头、平织生眼、出兜、封网、漆网、提兜等多个步骤,一点儿也不比制作角弓简单。

枭只是听黄鳝讲述了一遍流程,自以为懂了,真到动手的时候,只把最简单的网纲弄了出来,之后便举步维艰了。

网纲是整条渔网的纲领部分,是要攥在手里以控制撒网和收网的承重绳,所以一条好的网纲必须结实耐用。制作起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