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武侠修真>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55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5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(3 / 4)

也是功劳。

所以,蔡确才不再抗拒吧?

赵煦在心中想着。

太皇太后那边就已经开始依着传统,问了起来:“相公此去为大行皇帝山陵使,未知朝中诸事,可已安排妥当?”

蔡确那里敢在这个事情上代替两宫拿主意?立刻持芴敬拜:“启奏太皇太后:此事非臣所可以预闻也!”

“此乃人主之权!”

制度,两制以上的大臣以及六部的主管大臣,都只能由天子特旨除授。

无论是三省两府,还是吏部,都无权过问,也不可以过问!

太皇太后和向太后,对蔡确的回答,都还算满意,于是对视一眼,点点头,道:“老身和皇太后,都不曾临朝,对于髃臣并不了解!”

“右相在朝十余年,为相数年,辅佐大行皇帝,更化国政,推行官制,可知诸位髃臣中,谁可堪军国之任?”

蔡确再次持芴答道:“臣惶恐,岂敢言此?”

“然,若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皇帝陛下,不以臣卑鄙,臣斗胆请荐一人……”

“嗯?”两宫眼中都露出疑惑。

蔡确持芴敬拜:“臣斗胆,愚以为,先朝元老,大行皇帝肱骨之臣,持节建雄军节度使、知河南府、西太一宫使臣韩绛,可当大任!”

“臣万死,荐于皇帝陛下、太皇太后及皇太后!”

于是离开瓷墩,俯首在地。

这下子不止是两宫眼中,都露出精芒。

就连赵煦,也在心中大喊一声好!

这个蔡确,还真是厉害!

果然只有取错的名字,没有叫错的外号啊!难怪世人皆称右相蔡确乃是蔡大嘴!

还真是大嘴吃四方!

蔡确推荐的这个人选,就像子弹一样,打在了赵煦的心坎上。

也打在了两宫的心中。

原因?

在王珪已经注定去职,甚至可能讨不到好的现在。

在蔡确也肯定要出知地方的现在。

以资历,以人望,以对朝野上下的影响力,以在两宫面前的好感度,甚至是以新党和旧党的接受程度来看。

都没有比韩绛更合适的人选了。

太皇太后和向太后,沉吟了许久后,也被蔡确推荐的人选所心动了。

因为她们想了很久,确实没有想到比韩绛更适合接任宰相的人选。

司马光?

太皇太后倒是想,但司马光从未做过宰执,也从未进过三省两府。

所以,司马光至少要先做一任东府或者西府执政,才能拜相。

吕公著倒是勉强够资历,可问题是他远在扬州,拜相制书送过去都得差不多二十天,等他入京履职,又要二十几天。

太远了!不适合朝堂现在的需要!

而剩下有资历的人,年纪又太大了。

总不能叫文太师再次入朝吧?

他都快八十岁了!

而且文太师已经致仕了,再请他回朝主持大局,会让北虏西贼以为大宋无人!

严重影响国际观瞻!

张方平、王拱辰等人也是同样的原因。

剩下的,非新党的,可供两宫选择的人里,就剩下了在河阳府的冯京以及在许州的韩维还有在家荣养的孙固。

冯京,两宫都不太想选。

原因是这个人旧年在京师的时候,名声不算太好,年轻的时候还帮人干过骗婚的勾当。

人品上,让两宫不大放心。

至于韩维?那是韩绛的弟弟。威望、资序也远不如韩绛!

剩下的孙固,固然让两宫感觉不错。

可问题是孙固在威望上严重不足!

他要是拜了相,几乎不会有人服气!

况且孙固的身体,一直不好,强行推上去,万一死在任上,就要出洋相了。

韩绛唯一的问题,就在于年纪确实有点大。

可偏偏,无论是在赵煦眼里还是两宫眼中,这都是优点!

为什么?

一个过渡期的宰相,他要是很年轻,万一干的不错,占着萝卜坑怎么办?

……

注:蔡确的名字,反过来念是确蔡。

在当时福建的方言里,确蔡的发音是一道福建家常菜的名字:壳菜。

所谓壳菜,就是蛤蜊,蛤蜊大嘴一张,嘎巴嘎巴。

所以,蔡确被时人称为:蔡大嘴、蔡蛤蜊。

嗯这个外号,是大宋名臣刘攽所赠。

刘攽曾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,负责汉史部分。

这个家伙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给当政的宰执取外号或者调侃他们。

而且通常他送出去的外号,因为太形象,也太深入人心,会伴随那个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