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武侠修真>红楼读书郎> 第310章 称尔戈,比尔干,立尔矛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10章 称尔戈,比尔干,立尔矛(1 / 4)

第310章 称尔戈,比尔干,立尔矛

对于水溶的离开,陈恒并不意外。不管用的什么名义,人家举旗是为了造反。只要明白了别人的战略意图,去猜测具体战术就变得有迹可循。

解决问题的方案,一定出现在高于问题的维度上。咱们要学会向上去思考,要以高于问题本身的层次,去寻求解决之道。与行事果敢的水溶比起来,更精于战事的史鼎或许是陈恒更愿意面对的敌手。

“大人觉得他们要去哪里?”时至今日,王二已经不敢小觑这位文弱书生。对方虽不能临阵杀敌,靠着身先士卒以服众。可陈恒展现出来的谋略和眼光,以及言出必中的结果,都在刷新王二对书生的固有认知。

面对王二抛来的问题,陈恒知道这是对方在向自己低头。好面子的武人,总是喜欢用些暗戳戳的小手段,表明内心的心悦臣服。

“武胜关。”陈恒给出自己的答案。他的判断依据有两点,其一是水溶敢趁夜色行军,目的地必然不远、道路必然通畅。从此处直奔长安,中途少不了山路。绝非夜间行军的良策,非智者所为。

其二是武胜关后的人马,正是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所部。将这批人引出两湖,顺带接手两湖运来的庞大军需,将极大缓解叛军的战术困境。

到时,只要赶到长安逼迫云光就范,马上能形成三州割据的局面。不论是北上攻打京师,还是养兵自重、以待天时都是上上之策。

这般想下来,后面的胜负手,就看武胜关的鲁应雄是如何应对,以及朝廷的援军到底何时抵达了。

望着寨楼上的残阳,陈恒陷入短暂的沉默。他知道此刻开始,清风寨在战场上的局势,将变得无足轻重。

一旁的王二还在兴奋的数着军旗,经过大致估算,史鼎还能调配的人马,只有两万人左右。

这个发现,让王二振奋不少,对坚守下去的信心,又多出不少。

临阵指挥、布置,并不是陈恒的强项。他抛下欣喜的王二,人刚走下寨楼,就往后方伤员处寻。打仗打的是方方面面,知彼更要知己。眼下局势虽得到缓解,可尚有许多后勤事务等着他去调配处理。

越是这个时候,越要记好每个人的阵亡和斩首。虚无缥缈的奖赏,还在遥远的未来。可也是困境中的囚徒,赖以苟活的希望。若没有这么一个奔头在,如何让民夫们相信会有荣归故里的时候?

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

水溶走的干脆,同时带走了大多数流匪头目。这批人虽算做可用、可信之人,可与冯紫英等人的矛盾,实在是水溶和史鼎要百般头痛的难题。

茅大庆等人出身贫寒,又受世家豪族逼迫,致使家破人亡,落草为寇。他们当年能被水溶派人聚拢,靠的就是报仇雪恨的名头。可如今来到明面上,却因为冯紫英、卫若兰等人,迟迟不能成行。双方私下,更是多有摩擦、斗殴。这两批人,从一开始就不是同路人。

借着分兵之由,将原先的流匪打散重组,是水溶和史鼎的意图之一。营地内留下的两万人马,约有一万五都是茅大庆等人的旧部。另有五千,是史鼎的直系亲随。

这批底层流匪眼睁睁看着茅大庆等人,以升官的名义被调遣走。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,新到的郎将已经给他们安排好明日的攻城序次。

等待属下们安排好各处事宜回禀,史鼎颇为欣慰引导众将士坐下。这些刚刚到任的郎将,很是担心流匪的能力,更难理解史鼎的深意。

听着众人对明日战事的担忧,史鼎不得不出言安抚道:“无妨,若有失,必不会怪罪你们。”

大家一听,就懂了大半。这是大将军要磨一磨军中的派系,趁机削弱下流匪的势力。当下就有人出声问道:“大帅,这样会不会不太好?”

这一看,就是刚刚触碰到权力的新丁。还不等史鼎答复,已经有出身世家的将士,站出来解释道:“非我同类,其心必异。事无头不成,可你见过人有两身吗?”

底下的人,听到这个说法,下意识看看史鼎。见其没出声,显然是默认了这个说法,当即就沉默下去。

史鼎确实是这样想的,叛军内部如今有两个派系。以冯紫英、卫若兰等人为首的世家子弟,以茅大庆等人为首的流匪。前者跟着王爷干,图的是升官发财,立不世之功。

后者的人生经历过于复杂,相比起建功立业,更感兴趣的是去找故乡豪族报仇雪恨。而这部分人,恰恰是水溶未来要积极争取的力量。

既然路线上出现分歧,那被抛弃的会是谁,已经不用史鼎和水溶多言。

所谓的血海深仇,放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根本不值一提。

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

经过数日跋涉,柳湘莲和贾宝玉终于抵达长安节度使的府邸。以贾政的名义递上的拜帖,自然不可能受到门房的阻拦。云光换过一套待客的衣物,便走进会客的大堂内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