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怀书院>女生耽美>仇雠> 送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送纳(1 / 2)

点石书坊如今已是今非昔比,殷离彼时所尝试的松烟墨已制造成功,墨供这一块可自给自足,又有金陵不肖生盛行天下的名号,《春水微澜》《杨柳依依》已一版再版,一度成为点石书坊的热销传奇,陆卓尔是条大鱼,自然得捉紧了,缃阳各名媛贵女,无人不知这沁香阁主的名号,更是个个欲费千金一睹这金陵不肖生的芳容,看着这炙手可热的形势,又有多家书坊销售盗版牟利,殷离又致信老金,暗示他买断陆卓尔下一部传奇的版权,并由点石专售。

书坊的规模同时在不断扩大,原来那家小铺,买主一多便无从下脚,于是临近的商铺皆被买下,打通墙壁,扩大规模,后院的刻工、印工又增至近百来人,除了各传奇雕印,还负责起了华林书院、宣化书院等书院的教材雕印和佛寺的佛经镌刻,老金算盘打的响,知道这鸳鸯蝴蝶之流的受众颇多,便四处招揽传奇作者,立契出版其所作传奇,又在这些传奇中加入“林家香脂铺”、“刘嫂家功夫针铺”、“金凤洁面粉”等宣传广告,得了这些商铺的宣传费用,点石书坊的脚印,竟也从缃阳的三家,开至金陵、通州、樊阳,直至如今的岭南。

殷离自上任来,上山下乡,往村内各人家中探视,这天水百姓,十之有□□生活困窘,捉襟见肘,男丁务农,或为帮佣,或做脚夫,一日两个炊饼,应付全家,生活境况好些的,有舟渡船,载沿岸边货物及来往过客,或是拉骡货运,妇女们则在家做针黹,用荷囊和绺子来换些粮米。

她这小县官,绞尽脑汁为这一帮穷困潦倒的民众安置经济,点石书坊开得越大,耗材也便越多,制作松烟墨的松木,以及雕印需用的黄梨木,在如今的点石书坊运作下,每日几要费尽百斤,岭南别的不多,山多水多,她便于岭南开木作供应,另几家过了今日便无明日的人家在其中任职,为各州各地的点石书坊供应松木及黄梨木,和吴启敲了好几日的算盘,才定上这供应价。

除了供应木作,又用从老金那处得的银钱,盖了几座窑,开墨作坊,张贴告示招工人来制墨,与点石书坊牵上头,也靠着岭南的山林,制各色墨,油烟墨,松烟墨,乡民见得少,炼烟,和料,晾干,一道道程序,教育了许久,但制出墨后,尝到了好处,便野心勃勃地试验新墨,如今非但能供应上多家书坊,还能制炼出品质上乘的荔枝墨,作为御墨上贡宋廷。

既有了这些供应之链,又有货运脚夫来运送木料及墨锭,原来破落残败的天水县,风烛残年地拄着杖,一步一步蹒跚走来。

天水虽是个小县城,也大大小小的庄子也不少,她这县衙处于尚算繁华的吴氏镇十字街东,要将这县衙各帮工讯息,施行政令传递出去,实属难事,这样念着,她看着案上将要上呈宋廷的邸报,陷入了深思。

这邸报由书吏将天水县所行政令及重大要闻抄写手书,再经由驿传上报上级官员,一级一级抄写上呈,直至天子御前,其中的讯息不单对宋廷了解地方详情有利,对当地乡民也极为有用,她摩挲着下巴,各级衙署皆有负责抄写邸报的官员,邸报上呈倒不是难事,下行却是难事,大宁宫的朝报下行至她天水县来,至多要两月有余,即便当朝皇帝倒了龙庭,当地县官恐怕还月余不觉。

只是若要让各庄乡民知晓县衙大事,如何传递四方呢?若采雕版印报,光是镌刻,便要长达一周,且所雕之板不可反复利用,时长过久,过了时效,再不是新闻了。

这日各衙役将县内诸事报毕,无非是些船舶出海要签发的公凭文书,还有催监、买纳,监盐场等盐务要与宋廷所派各盐官对书,以及某一庄上出现一批流民入籍后应安置何处,诸如此等繁杂事务,与各书吏对议也从天光到了昏黄。

到下堂鼓响起时,她不知要有多舒畅,脚底生了风正准备往堂后跑,偏生那江洵还要来抓挠人心:

“邻县连云县有建安军兵马驻扎,将临中秋,需犒设军员,大人,咱得去送纳啊。”

江洵告诉她,眼前更急的,不是拖欠了一月的众胥吏的薪酬,而是近在眼前将要缴纳的纳军费。

江洵正要瞧他如何解决这燃眉之急呢,这许致远蠲免了那等杂色名目,加征的进项少了,如今户房闹亏空,如何还有闲钱去送纳,他倒要看这许致远如何生出个金蛋来。

殷离挑眉:“不送又如何?”

江洵比了个抹脖儿的动作,后颇语重心长,带着不听老人言的惋惜道:“大人,咱别跟自个儿过不去啊。您说,在这岭南办事儿,最怕的是什么?啊?最不该惹的,一是兵,二是陈家人,可巧,那位建安郡王就是陈家人,大人,我说一句掉脑袋的话,这岭南啊,不是天子的,是陈家的。”

殷离打个呵欠,舒展了下酸涩的双臂,说道:“那怎的这知县不是他姓陈的来当,反是我许致远?”

江洵这豆芽菜言语里颇有些轻蔑之感,笑他是个初来乍到的土包子:“大人不知道,朝廷有禁令,这陈氏一族不得于岭南捐官,陈家的各位贵人于此,虽不举官,却可经商,往日寇匪未乱时,各位知县上任,都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